兒童及少年發展
講師:陳玉玟 0932-538-838
兒童發展
壹、重要名詞釋義:
(一)發展 (development):
係指個體自有生命開始,其生理與心理的改變,過程是連續的、緩慢的;方向係由簡單到複雜、由分化到統整;改變的條件受成熟與學習及兩者交互作用之影響。生長是指量的增加,發展是指質的增加。
(二)關鍵期 (critical period):
指個體在發展過程中,有一個特殊時期,其成熟程度最適宜學習某種行為。
(三)分化 (differentiation):
身體結構、情緒、動作的發展變化即分化,由籠統、整體、一般到特殊的歷程也叫做分化。
(四)準(預)備狀態 (readiness):
個體發展常依賴機能及心智之成熟後才學習,亦即到了學習之準備狀態,到達此種狀態有個別差異。吾人了解幼兒學習準備狀態之發展,可做為教育之參考。
(五)印遺 (imprinting 銘印、鑄象、鑄模):
德國動物心理學家洛倫(Lorenz)觀察新生雛鴨的認母行為,是在孵出後的一段特殊時間內學到一種簡單的特殊行為。經此過程建立的行為能維持長久,不易喪失或改變,洛倫氏稱此為印遺現象。
(一)成熟:即個體的成熟。幼兒發展,必須以身體的成熟為基礎,而身體之成熟,則有賴營養、衛生保健的重視,個體之機能才能生長,而達成熟。
(二)學習:即外在經驗的接受。幼兒發展必須靠外界不斷地刺激,幼兒不斷地吸收,才能習得各種獨立之技能。
(三)成熟與學習交互作用:幼兒發展必須靠機能的成熟才可以學習,而學習了以後,又可促進機能的成熟。例如,兒童學寫字,必先賴手掌骨骼發展成熟以後才開始,而常常練習,又可促進手掌骨骼更為茁壯。
參、發展的分期
(一)產前期 (prenatal period):從受精至出生前為止,約266天,此期受精卵發育為胚胎,除承受先人之遺傳特質外,子宮內環境亦可影響胎兒之成長。
(二)嬰兒期 (infancy):從出生至2週歲,為人類適應外界環境的第一年,營養與衛生保健是促進生長與發展最重要的因素。
(三)幼兒期 (early childhood):又稱學齡前兒童期,或兒童前期。約從2歲至6歲,為使幼兒有正常發展,營養、衛生保健及福利服務是值得重視的。
(四)兒童期(childhood):從6歲至12歲,此期又稱為學齡兒童期,或兒童後期。教育、衛生保健、營養及社會福利是促進生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肆、影響發展的因素
(一)遺傳:受精作用時,父體的精子與母體的卵子結合為一,許多父母之生理、心理特質傳遞予子女,構成一個具有父母特質的下一代。
(二)環境:華生(Watson)的發展環境論,主張人類自受孕開始,即在母胎環境內受到母親的身心狀況所影響。出生後,幼兒成長亦受地理、溫度、物產、家人關係、社區環境及教育文化因素的影響。
(三)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:遺傳之特質,需要在某種環境下才能顯現出來;有利的生長環境,可促進遺傳潛能的充分發揮。
伍、身體發展
(一)發展週期:
1.迅速生長期:指個體從懷孕到出生後6個月之間,個體快速生長。
2.生長緩慢期:指個體約在1週歲至10~12歲(青春期之前),發展較為緩慢。
3.第二迅速生長期:個體自青春期開始至15~16歲左右,又呈現快速發展。
4.第二生長緩慢期:個體自15~16歲以後,發展的速度又開始由顛峰下降,恢復到緩慢的狀態。
(二)身高、體重:
1.身高:出生嬰兒身高約50公分,一週歲約75公分,二歲約85公分,四歲約100公分,六歲約115公分。
2.體重:出生嬰兒體重約3~3.2公斤,至第三個月末約為6公斤,滿週歲約10公斤,二歲約12公斤,四歲約15公斤,六歲約20公斤。
※一般而言,身高與體重之發展,均為男童較女童占優勢,然兒童末期女童先進入青春期,身高體重反優於男童。
(三)牙齒:
※乳齒共20顆,約在出生後6~8個月開始生長,週歲時約有6顆牙齒,二歲半時約20顆全長齊。約六歲時乳齒開始脫落。
(四)骨骼:
※骨骼具有支撐身體,保護內臟之功能。幼兒骨骼中鈣質少而膠質多,韌性大而易彎曲,不易骨折、骨裂。隨年齡增加逐漸骨化,骨骼中礦物質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,女童較男童骨化為早,大骨架比小骨架骨化早,骨化與種族、遺傳、營養、疾病有關。初生嬰兒全身骨骼有270塊,以後先增後減,六歲時約300塊,青春期約350塊,至成年期骨化結果變成206塊。
(五)肌肉:
※幼兒肌肉柔軟而富彈性,隨年齡長大肌肉逐漸堅實。大肌肉在胚胎期已相當發達,至三歲左右大致成熟,小肌肉則要到4~5歲後才慢慢發展。幼兒期肌肉的生長較骨骼為快速,適當的肌肉訓練,可以輔助神經系統良好的發展。
(六)神經系統:
※胎兒期發展很快,出生後仍繼續快速發展,約三~四歲才慢慢減緩。神經系統為辨識幼兒身體成熟程度最好的指標。人類大腦的發展符合先快後慢的原則,亦即出生前和剛出生時發展最快。
(七)視覺:視力發展要到4~6歲才會達到1.0。
(八)影響身體發展的因素
(1)遺傳 (2)環境 (3)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
(九)促進幼兒身體發展的途徑
(1)營養 (2)活動與運動 (3)衣著 (4)睡眠與休息 (5)衛生保健 (6)避免意外傷害 (7)健康檢查
陸、動作發展
一、 嬰兒期的動作發展
動作 月齡 | 粗 動 作 | 精 細 動 作 |
1個月 | 1. 俯臥時偶而可微微抬頭並轉向另一側 2. 俯臥時會有爬的動作(爬行反射) 3. 驚嚇反射 | 1. 頭與眼一起轉動 2. 尋乳、吸吮反射 3. 巴賓斯基反射 4. 手常握拳,呈緊握狀態(抓握反射) |
2個月 | 1. 俯臥時能將頭抬起45度 2. 俯臥時能短暫的胸部抬離床面 3. 能從側臥翻成仰臥 4. 交替著踢腳 | 1. 眼睛能隨移動物品或人而轉動 2. 能短時間握住放在手裡的玩具 3. 喜歡將手放入口中 |
3個月 | 1. 俯臥時能將頭部抬起45-90度 2. 有支持時,會彎著背及屈著膝而坐 3. 能由俯臥翻成仰臥 | 1.眼睛可凝視自己的手及玩自己的手 2.開始揮抓物品,但不一定總是抓的到 |
4個月 | 1. 成坐姿時,頭部穩定不再向後倒,且背部彎曲減少 2. 在有足夠的扶持下可以坐直 3. 反射漸消失,而漸以具控制的動作取代 4. 能由仰臥翻成側臥 | 1.張開手指抓東西,並把東西放入口中 2.能抓住搖晃小物件 |
5個月 | 1. 臥姿拉成坐姿時,頭不向後倒,背可以挺直 2. 抱成站姿時,雙腿可支持自己大部分的體重 3. 能由仰臥轉成俯臥 | 1. 開始運用拇指及其他手指的相對位置 2. 可隨意撿起東西,較少失誤 3. 用整個手抓東西(手套抓法) 4. 兩手一起抓 |
6個月 | 1. 不用支持可短暫的坐著 2. 抱持時,雙腿幾乎可以支撐全身的體種 3. 能自由翻身 | 1.能將小物件由一手交到另一手 2.能將握在手上的物品敲擊以發出聲音;以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抓東西 3.能伸手抓物,通常把物品放入口中 |
7個月 | 1. 不需扶持能自己坐穩 2. 雙腿能完全支持體重 | 1. 坐著時能自取兩塊積木且兩手各拿一塊 2. 用單手抓玩具,且在桌上敲 |
8個月 | 1. 獨坐的很好 2.以腹部伏在地上、四肢游動的方式爬行 | 1. 開始會用食、中指及姆指底部做鉗抓動作 2. 憑意願放下物品 |
9個月 | 1. 會爬著走(腹部抬高,與地面平行,用雙手及膝蓋移動) 2. 能扶著東西維持站立的姿勢 | 1.更熟練地用鉗抓方式抓起小物件的動作 2.以推、拉、拖、抱的方式操縱物體 3.能握住奶瓶,將奶瓶放入口中 |
10個月 | 1. 藉攀扶能自己站起來 2. 站不久長跌坐地上 | 1. 可以熟練地撿起小物品 2. 自己吃手上的食物 3. 控制嘴唇靠近茶杯喝水 4. 喜歡丟擲東西 |
11個月 | 1. 用一手扶著可支撐的東西,能挺直的站著 2. 牽著成人的手或扶著家具走動 | 1. 能執行精細的鉗抓動作,如:撿起葡萄乾的細小東西 2. 能將手上的東西交給別人 |
12個月 | <td style="BORDER-BOTTOM:windowtext 1pt solid;BORDER-LEFT:#ece9d8;PADDING-BOTTOM:0cm;BACKGROUND-COLOR:transparent;PADDING-LEFT:5.4pt;WIDTH:205.5pt;PADDING-RIGHT:5.4pt;HEIGHT:15.65pt;BORDER-TOP:#ece9d8;BORDER-RIGHT:windowtext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