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
再生力芳療志工召募中,請洽ywchen0726@hotmail.com

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

台灣的競爭力在於「教育」




 

陳木村0963-266-348

我曾經利用演講機會詢問一些學員,針對台灣的現況環境做個人心得分享,並以不涉及各種人身攻擊為主,最後結論歸納如下;


1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政治立場永遠大於整體經濟發展。


2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學生畢業只求擁有穩定的工作即可。


3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賺錢成就比做人道理重要。


4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考試成績、錄取率比品德教育重要。


5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職場競爭技巧比商業倫理重要。


6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職訓培育技術人才遠比培育人品道德觀重要。


7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只要輕鬆與發展就好,不喜歡挑戰與競爭的方式。


8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批評的話比讚美的話多,凡事為反對而反對。


9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社會功利與富裕報導遠勝於溫馨與感恩的報導。


10、        整體社會倫理價值觀已經墮落到讓人無奈與無語。


姑且不論其可靠性與準確性如何,但就上述所列的現象確是基層的心聲,當然相關單位也是知道,只是也只有無可奈何囉,因為誰都管不了誰,誰也無法影響誰。


所以長期這樣下去,只會教育與培養出更多的無聲世界,也讓整個台灣的競爭力在無形中逐漸降低,而我們還是無動於衷呢!


 


一、台灣競爭力的關鍵


如果以經營與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台灣目前競爭力的關鍵,也唯有「創新化」與「差異化」兩項。也就是不論有形的商品或是無形商品,基本上都必須是具備創新的概念與展現,讓無形的經營與有形的商品都能比競爭對手來得差異化、價值化,才會具有競爭力,而且那不是價格的問題,而是非常具體與實際的競爭力基礎。


其實以台灣的特質與屬性,也不以政治型態來做銓釋,基本上就已經具備競爭力的基礎。因為套用佛家語言來說,台灣的確是一個「福地」,不論是在人、事、物方面,甚至是經營、管理方面亦然,都具有其非常豐富資源與競爭價值的一面。只是人在福中不知苦以及因為長期的政治利益、教育偏差影響,造成後續行為與價值觀的誤導與偏頗,最後漸漸演申出前述的社會現況與無奈的現象。


 


二、台灣競爭力的原點


既然台灣擁有如此豐富資源與競爭價值,就必須透過「教育」的銓釋、推廣、深耕與強化,讓真正的核心價值能被植入、能被深化、落實,進而提升總體競爭力。


也唯有透過「教育」才能教化人心,強化意識及建立正確價值觀,最後提昇總體競爭力。以我長期在兩岸演講及輔導經驗,大約12年前我就已經意識與感受到台灣的競爭力關鍵。


因為同樣的主題我在大陸問參與學員,所得的答案是;「希望個人所學能有所發揮,並能與世界同步及競爭!」多宏觀的願景啊。但同樣的問題在台灣的學員是:「希望所學能有所穩定自己的工作,不要被裁員就好!」真讓人汗顏與婉惜呢!


這樣的話我每場演講都會提出來與大家分享,但是在台灣的學員是認同、無動於衷的表情,在大陸呢,則是呈現一股非常強烈的自信畫面,所以囉,這種差異怎不會讓我這個平民百姓感到無奈呢!也讓我更感到憂心的地方是,未來台灣企業的老闆將會漸漸的被大陸人所取代,如果我們再繼續如此的無動於衷的話,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呢。


因為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,而且是很嚴重的,但始終是沒有政府單位願意去面對承擔與改革,因為它跟選票太沒直接的關係呢。



三、教育的盲點


早期的教育雖然是有些必須調整與改革的地方,但是在面對不同族群的教育,更應該有所應變的教育方式。以台灣現況整體族群而言,已經出現非常多的族群;包含宅男族、台大生(台商與大陸二奶所生的小孩)、新新族群(台灣與世界各國加族群所生的小孩)、草莓族、吞世代、新貧族、月光族、放生族、賴皮族、、、等。


這些族群都有著不同的背景、思維與行為,雖然都必須依循著我國既有的教育制度接受教育。但畢竟每個人的教育時間很有限;每天24小時,在學校的教育最多是8個小時,如果再扣除寒暑假的非教育時間,則學生所剩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家裡或者是社會裡,在這些家庭與社會的時間、環境絕對是會影響學生的行為,哪怕是在學校有所正確教育,但如果在家庭與社會教育不足、不正確之下,仍然是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。


 


四、終身教育的制度建立


每個人從學校教育後都必須進入職場的行列,當進入職場行列後後,大多數的人都是中斷了繼續教育的動力與基會,因此應該建立一套終身學習制的學分,並讓這套學習機制融合福利政策,讓有心再學習的人,得以因繼續學習而享受不同的各項福利,並漸漸的帶動與提升社會新價值、新競爭力。


雖然過程會很漫長、很辛苦,但是百年教育總是要有起步的時候,否則永遠都是口號,當有一天被他人取代時,為時已晚囉!


教育的關聯及影響如下圖所示,所以還是必須起而行才是關鍵。



2 則留言:

  1. <p>「社會氛圍」影響「政治走向」,「教育行政」則屬於政府行政體系下的一環,不但難以自外於政治影響,更有甚者而成為政治操弄工具。</p>
    <p>若談「競爭力」就無法排除「優勝劣敗」的自然法則,差別只在於共存共榮的競爭,或是爾虞我詐的殺戮。</p>
    <p>「品德」一辭,只有在人性光明面中可以得見,但求溫飽、安全、繁衍的原始獸性中,只會在乎如何不擇手段成為那唯一的強者。</p>
    <p>基於以上,就我個人觀察,台灣競爭力的提昇的確根源在教育,只是人性光明面的品德教育、自尊自重的思維養成,卻不能倚望高度政治運作下的政府體系,自然更不能倚望在政府體系下的正規教育。而是必須藉由人民自覺,藉由民間組織的力量,由點而線再成面,由下而上影響整個社會氛圍,進而影響政治走向、影響政府行政、影響教育規劃與教育內涵,如此正向循環,才能真的讓台灣重新得到良好的未來。</p>
    <p>&nbsp;</p>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非常同意,這需要你我長期的努力,一點一滴去做,從自身與家庭開始,推向周遭朋友,擴及社會國家。能影響一個人都是功德。

    回覆刪除